2013年2月21日 星期四

match

一個生活在北台灣
一個生活在南台灣
原不會交集的兩個女孩
因有了共同的興趣而進入了同一間大學
而不同生活背景的女孩

在生活上有著不同的想法
一北一南卻有著很心靈契合的共識


我住在台南一個在林鳳營隔壁的"柳營"其實我們才台灣是最大的牛奶產地。
一個望出去都是稻田的地方,溫暖純樸的台南,是我成長的地方。
有著曾經繁華的歷史背景,想藉由設計讓個多人了解這片土地的美。
在這我遇到很棒的工作夥伴,有著相同共識,才能一起做非凡的事!








我住在新莊
新莊聚集了許多從外地來台北打拼的人們,
因此新莊有著城市人的冷漠卻也保有了鄉下人的熱情。


2013年2月17日 星期日

帶來幸福的蝴蝶

[福蝶]-帶來幸福的蝴蝶

台灣是座美麗的寶島在地理上有的獨特的地形風貌,在於航海以及動物遷襲中樞的因此有這

創造特殊的生物以及文化背景.在這背景之下的我們看見了台灣美麗物種的價值,對於當時

辛苦的人們在廟宇燒香祈求,上天賜予的恩賜給予我們珍貴的蝴蝶,卻沒有好好重視以及保

護這樣的珍貴資源.台灣有美麗的蝴蝶在當時人們的眼中他是福氣的象徵,因為有蝴蝶才有

飯吃。






因此傳統建築以板橋林家花園,漏窗就以蝴蝶為圖飾




2005年底最新換發的身份證正面,用紫外線照射,在姓名欄底部也有蝴蝶防偽圖案。

2013年2月14日 星期四

蝴蝶人


整批的蝶仔倒進大水溝
   由於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進入一九四年代不久,在日本有關台灣蝶類的研究便進入衰退期。起先余木生還可透過郵寄將標本寄到日本,隨著戰事愈來愈吃緊,郵寄也告中斷,全家都沒頭路,為了家計余木生一方面回去做輕便車的鐵路工,另外也承包製糖會社的甘蔗來砍。一九四四年,余清金被徵召到台中機場當警備兵。而余木生自開始捉蝶以來,收藏了一些比較好、捨不得賣掉的蝶隻,也因為戰時藥品短缺沒有放置臭丸(樟腦丸),到戰爭結束後全都蛀掉,整批倒進枇杷城的大排水溝,隨流而去。

將台灣推向「蝴蝶王國」之路

   二十四歲那年,余清金將蝴蝶做成書籤,拿到日月潭批給店家賣。當時嗜好收集蝴蝶的台大工學院教授凌霄來到埔里,因購買蝴蝶而與余清金結識。苦於沒辦法將蝴蝶出口的余清金,後來與凌霄合作,將台灣的蝶類大量輸入日本。
   當時一般人民生活拮据,大家都沒有工作做,余清金一隻蝴蝶的收購價是三錢,加上包裝還有損害率,他賣給凌霄是一隻六錢,並告訴凌霄:古早賣給日本人是一元,要賣多少隨便他,余清金並把昔日有往來的主顧和價目表寫給凌霄。
   「伊開價賣日本人美金一元,賺十幾倍,做二年就賺了很多錢。我以前連飯都沒得吃,怎麼想也想不到可以存錢?」凌霄並以「Fomosan Butterflies Supply House」之名,刊登廣告在美國的自然科學家名錄(Naturalist Directory)上,引起很大的迴響。
   五年後,凌霄移居加拿大,余清金也開始以自己的名義申報出口。一九四二年,美國的廣告公司找上余清金,想要跟他訂購一千萬隻的蝴蝶,打算在每張廣告信封上用玻璃紙放隻蝴蝶,以便增加民眾的閱讀率。余清金一聽一千萬隻,嚇了一大跳,不敢答應,就允對方先捉五十萬隻試試。那曉得由於夾上蝴蝶的廣告單效果奇佳,民眾反應熱絡,為了應付逐年增加的訂單,余清金也架構起全台的捕蝶網絡,將台灣推向「蝴蝶王國」之路。 

「頭先只有我在做,大家看到目睭轉大,」那時余清金枇杷城的家中,經常有出口商出入,有的甚至提著大把的鈔票送上門,央請他:「先生,這些錢先放在你這裡,你要捉來賣我!」余家有七、八位親戚也出來從事蝴蝶的買賣,鼎盛時期,單單埔里做蝴蝶買賣的店家就有四十七家,在五年代至七年代初期,二十多年的時間,「捉蝴蝶」成為當時廣大的窮困農村,另一個新的財源。


隨著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的來臨,以及保育觀念的重視,台灣的蝴蝶產業也走入下坡,市場逐漸被東南亞國家取代。原本大家爭相捉取的蝴蝶,在台灣經濟逐漸起飛聲中,「捉蝶仔的」也逐漸殞落。
   

**************************

曾經是蝴蝶王國的台灣,因為濫捕與天氣異常美麗的蝴蝶不再像從前一樣眾多,人們才開始


正視我們珍貴的資產一點一點地消失,深深擔心的那養育台灣將近三十年的蝴蝶將再也不


在.保護生態珍寶由你我開始,認識台灣有這特別的生物,蝴蝶,’’福蝶’


2013年2月11日 星期一

蝴蝶村x蝴蝶人



昔日,滿山蝴蝶飛


最早進行台灣蝶類研究的日本著名昆蟲學家松村松年,有一次來到埔里,面對滿山滿谷飛舞的蝶影,不禁讚嘆這美麗的山城是座「蝴蝶村」。
   戰後一九六年代,埔里蝴蝶加工業高達四十七家,全台依此維生的從業人口有數萬人,在國際間打造出台灣是「蝴蝶王國」的美名。而今原本蓊鬱的山林,已被大量的開墾。今年林務局又將南山溪一帶的雜木林砍除,蝴蝶數量比去年明顯地又減少。
   回想三十五年前,日人濱野榮次來到南山溪採集時,猶可看到溪對岸連沒設陷阱的水窪地,都聚集約一張榻榻米大的蝶群,有升天鳳蝶、斑鳳蝶、青斑鳳蝶等。潺潺流水聲中,只能想像昔日那曼妙的身軀在林間舞動著的蝶影……
   早在一八五六年至六六年間,熱愛動物的英國外交官兼駐台領事斯文豪(R.Swinhoe)在台期間就採集蝶類,並將標本送給大英博物館。一八九七年,台灣割讓給日本的第二年,日本一位名叫多田的人,就到台灣來採集各種動物;直到一九六年,台灣蝶類才在「動物學雜誌」上連載,台灣的蝶類經由日本人之手,有了新的發展。

台灣蝴蝶加工業家族的始祖


   一九一七年,原本在埔里街上擔任按摩師的朝倉喜代松,受喜愛昆蟲的日本友人之託,幫他們在埔里收集蝴蝶。朝倉就找了十五歲的余木生幫他捉蝴蝶,手腳靈活的他,一天下來至少可以賺個一元,好的時候五、六元也有,比起別的工作辛苦了三天,他捉蝴蝶一天就夠了。
   隨著日本國內掀起對台灣蝶類的研究熱潮,朝倉成立株式會社,正式做標本的買賣,而埔里相繼有十來人投入「捉蝴蝶」的行列。透過朝倉株式會社埔里輸往日本的蝶隻,一九一八年時為三十萬隻;隔年,增加到六十萬隻;一九二年,是三十萬隻,大部份的蝶隻都送到岐阜縣的名和昆蟲研究所。而在埔里街上日人所開設的日月旅社,每年夏季時,就湧進日本來台採集蝴蝶的學生。
   余木生婚後,在夏天仍持續捉蝴蝶的工作,沒蝴蝶捉時,他就跑去做換輕便車的枕木工,搬運粗重的枕木一天下來只換來六角的薪資。

愛喝酒的枯葉蝶

   患有胃痛毛病的余木生,每次上山捉蝴蝶時隨身都會攜帶裝酒的藥水罐,胃痛發作時好喝點酒來壓痛。一次,顧著捉蝴蝶的余木生一不小心將整個藥水罐掉落地上,他正憂心忡忡等一下胃痛的老毛病又患該如何是好時,只見一隻隻聞到酒香而來的枯葉蝶佇立在地面吸吮著,余木生被眼前的景象嚇了一跳,那時能捉到一隻枯葉蝶,相當做一天工的錢,他恍然大悟枯葉蝶竟然愛喝酒,高興地忘掉了胃痛的煩惱。
   「阮爸爸就將一團團的棉花丟入裝酒的罐子內,把棉花塞進樹坳裡,東塞一個西塞一個,一天可以捉到一百多隻;」余木生的二兒子余清金爽快地談到父親昔日捉蝴蝶的往事時指出;埔里其他同行看到余木生每天興高采烈地提著枯葉蝶來交貨而議論紛紛,大家商議等余木生出門就偷偷地跟在後頭,「他們只見到白白的棉花上頭,停留著一隻隻的蝴蝶,靠近一聞味道還臭酸臭酸的!」大夥一時也沒想到是酒,等知道真相後也紛紛跟進。由於酒精揮發快速,余木生後來想到將黑糖、百香果、鳳梨的汁液倒在酒裡攪拌,再用破布沾溼來吸引蝴蝶,一天下來可以捉到上千隻。

捉十隻,相當人家做十天工

   由於大夥都在埔里附近一帶捉蝴蝶,賣一陣子同一款式的蝴蝶太多了之後,價格開始滑落,余木生隻身到北山坑想找找看有沒有別的品種。在那兒,他捉到一隻日本人很愛買的白蛺蝶,他喜出望外騎著富士牌鐵馬回家。隔天又去等,又發現一隻白蛺蝶,在一棵被蜂叮的爛心木(黃連木)上吸吮樹汁,才知道牠喜歡吃爛心木的汁液,依據牠的習性一天就捉了十隻,一隻一元,相當人家做十天工;拿到朝倉株式會社交貨的時候,他再三叮嚀朝倉千萬不能對其他同行提起,連續捉了一、二十天,其他同行看到了就追問朝倉:「怎麼會有這種蝴蝶?」又詢問余木生這些蝴蝶到底是在哪裡捉到的?大夥不得其解下,決定悄悄地跟在余木生的後頭,看他到底是在哪裡捉的。
   隔天一早,余木生騎著富士牌鐵馬出門時,知道後頭有同業尾隨,就故意往霧社的路上騎,乘機快速往旁邊的小路轉,一路躲躲藏藏擺脫同行的跟蹤後,使勁地回轉北山坑。大夥拿他沒奈何,又聚在一塊商議,等隔日一早,十個人分散在十個可能的出口,守候著;看到余木生經過就尾隨在後,最後才查出是在北山坑捕捉到的,「歸陣人做夥去捉,捉到後來,價錢就敗了了。」余清金說。
   朝倉寄去日本的蝴蝶,發表了相當多的新品種,像「朝倉鳳蝶」、「朝倉小紫蛺蝶」等都是從余木生的手裡收購的,「當時我們認為賣給他,權利就是他的;像台灣的蝴蝶有很多都是用平山發表的,也是從我爸爸這裡拿去賣給東京井之頭的標本商平山修次郎;」余清金接著說:「後來我才意識到,這是我捉到的,發表時我也有權利列我的名字。」素有「民間昆蟲博士」之稱的余清金,戰後相繼發表木生鳳蝶、木生綠小灰、木生長尾水青蛾、余清金角金龜等。

頭殼莫一日莫在想蝶仔

   一九二六年出生的余清金,在六歲那年頭一次跟著父親上山捉蝴蝶。在那困頓的年代,要吃個水果都很難得,經常在山裡走動的余木生,就帶著他的老二出門好摘些山芭樂帶回家。
   提著籃子的余清金沒多久就摘了滿滿的一籃山芭樂,閒不住的他就跑去看父親捉蝴蝶。只見余木生在靠溪邊的平坦地,相隔四、五十米的地方就做一個陷阱,做了三處,並在地上灑上尿液,在上面置放兩三隻死蝴蝶;聞到阿摩尼亞味道而來的蝴蝶,誤以為地上已經有同伴在那,紛紛飛下來吸吮,一下子直徑六十公分寬的陷阱,停滿了好幾百隻的蝴蝶。余木生把捕蝶網往地上一罩,就一直捏,將好的撿起來包好,把破的留下來吸引其他的蝴蝶。余木生要到上頭的陷阱捉時,看到一旁的兒子就吩咐他說:「你在旁邊看吃芭樂就好,千萬勿通把蝶仔打驚,阿爸若捉不到蝶仔,就沒飯通吃。」
   余清金看到父親往上頭走去,整個心癢癢的也想動手去捉捉看,他靈機一動索性把頭上戴的斗笠拿下,當做捕蝶網使用,往地下一撲,只聽到斗笠內整群的蝴蝶霹霹啪啪叫,他把手伸入斗笠內,碰到蝴蝶就捏,捏了整整一堆,「我就想這下妥當了,等阮阿爸下來,看我幫伊捉這麼多,包穩真歡喜。沒想到伊下來,開嘴就罵:『叫你勿通捉,你偏偏去捉,莫一隻有粉(鱗粉)的』。」
   那天晚上回到家裡,余木生心裡在想:「這個囝仔,敢是也對蝶仔有趣味!」隔天,就用鉛線圍成一個圓形,用布做了一個捕蝶網交給余清金,父子倆騎著腳踏車到石墩坑,余木生在上頭的小溪捉,吩咐兒子在下面的大溪旁捕,「能飛到大溪來的,攏總是體力較好、飛很快的大隻蝶仔,我就拼死捉,捉到流汗散滴,自六歲起,我的頭殼莫一日莫在想蝶仔。」余清金回憶說。
   八歲入公學校的余清金,才唸了幾天書,就不太想去上學;到了二年級時,蝴蝶的身影佔據他整個腦袋,最後忍不住,早上出門後轉往附近的磚廠,冒著四、五十度的高溫衝進剛出磚的磚仔窯內,將裝著書本的包袱巾藏好,一個人偷偷跑到附近的山林捉蝴蝶,等放學時間到再回家,捉到的蝴蝶就偷偷地混合在父親的蝶堆裡。過了一個禮拜,有同學來找他玩,開口問他,怎麼都沒去學校?余木生一聽,竹掃帚拿來就往余清金的腿上打,「打到一凌一凌,伊很愛我去讀冊,我怎麼樣也讀不下去,過沒幾天,又偷偷跑去捉蝶仔。」六年下來,余清金的成績,沒一個甲,全都是乙。
   余家家人相繼投入捉蝴蝶的行列,為了工作,先後買了六輛腳踏車。

2013年2月8日 星期五

蝴蝶王國



埔里,曾經漫山蝴蝶飛舞。
八十年前,採集標本外銷的行業興起,

戰前銷日本,戰後大銷美國,
台灣,博得了蝴蝶王國之名。
到今天,蝶量大減,
新興的生態農場又投入了養殖保育工作。
從掠奪到復育,
這一頁經濟史,何嘗不是一頁生存之歌……




車水馬龍、行人熙攘,南投縣埔里鎮的街道,跟一般城鎮沒什麼兩樣,可是在過去,這裡可是台灣蝴蝶加工業的重鎮。
今年八十二歲的余清金,從小跟著父親到野外採集蝴蝶,並協助父親製作蝴蝶標本、貼畫和各種手工藝品,他非常記得埔里蝴蝶加工業過去的榮景。余清金說,早期日本人非常喜歡台灣蝴蝶的標本,而利用蝴蝶翅膀製作貼畫,是比較後期的發展,到了台灣光復之後,標本和貼畫的生意,做都做不完,全家每天都在加班。 埔里的蝴蝶有兩百多種,是台灣蝴蝶種類最多的地區。歷經日治時代,將近半世紀的採集與發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埔里的蝴蝶加工業,高達四十七家廠商。從埔里外銷到世界各地的標本和貼畫,是國際認識台灣蝴蝶的重要管道,台灣也因此被封為「蝴蝶王國」。

台灣蝴蝶加工業的發展,不僅為光復後的台灣帶來大量外匯,也將台灣生態多樣性的環境特色,推上國際舞台。 從小跟著父親採集蝴蝶的余清金,為了紀念父親畢生心血,在民國六十三年,以父親余木生為名,成立木生昆蟲博物館,館內有萬種昆蟲標本,也有一座大型的蝴蝶生態園區。一輩子與蝴蝶相處,余清金對蝴蝶習性瞭若指掌,他在園區內飼養大白斑蝶供人觀賞,民眾只要走進網室,就可以看盡大白斑蝶的生老病死。 不過,隨著土地過度開發,蝴蝶數量大幅降低,蝴蝶加工產業迅速沒落,現在的埔里鎮,已經看不到任何一家蝴蝶工廠。蝴蝶帶給埔里人的回憶,為台灣掙得的名氣,只能透過老相片細細回味了。








**************************

台灣被稱為蝴蝶王國有兩個原因 —
以地理環境來看,台灣是個隔離的海島,封閉的條件為形成特有種的絕佳環境,台灣蝶類擁有高比例的特有種;而另一方面,經緯度使台灣得以交匯三大地理動物區(分別為「古北區」、「澳洲區」與「東洋區」,),因此促成台灣蝶類的多樣豐富性。全世界蝴蝶的種類目前已知道的大約有兩萬多種,而台灣的蝴蝶種類便高達約四百二十種之多,以台灣的面積及蝴蝶的種類來計算,其密度居世界之冠。


以歷史角度來看,台灣在民國五、六十年代盛行「蝴蝶產業」,舉凡「蝴蝶標本」、「蝴蝶畫」、「蝴蝶飾品」……等等蝴蝶相關產業,產品種類與數量多到令人眼花撩亂、目不暇給。在蝴蝶加工業的巔峰時期,每年被專業採蝶人所捕捉的蝴蝶數量難以估計,成千上萬的人力投入蝴蝶加工作業生產。藉由蝴蝶加工商品的外銷,為默默無聞的台灣揚名國際,賺取不少外匯的同時,也改善了當時人們貧困的生活,蝴蝶加工成為許多人賴以為生的產業,爾後因生態保育觀念的抬頭,蝴蝶加工產業才開始逐漸式微。




2013年2月5日 星期二

廟宇文化

台灣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地方,無論崇尚傳統的信仰,外來的宗教思想,在台灣都開花結果,即使在一般家庭裡,也允許包容了不同的信仰。在傳統宗教方面,主要有佛教、道教和民間信仰。但目前除了少數是純粹的佛教寺院外,大部分都具有道教色彩。道教是本土宗教,中國人因尊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所以常把他們神格化,供奉在寺廟裡祭拜,如關公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道教於十七世紀傳入台灣,光復後,由於宗教觀念寬大包容,佛教、道教台灣合流,在一個神殿中,可同時供奉不同的神,而形成了台灣本土的特色。


清朝統治台灣時期,大陸漳、泉居民大量渡海來到現今的台北市。當時台灣海峽風浪很大,所以移民們都攜帶神像、香火、香灰作為護身符,其中以媽祖的神像最多,因為媽祖是海神,所以神像常被安置在船上,以祈求她保護航海安全。
而開墾初期,由於野地醫藥不發達,只要有疾病流行,就會造成許多人死亡,所以人們都信仰瘟疫之神「王爺」。王爺又稱「千歲爺」、「府千歲」,有很多不同的姓氏,傳說王爺可以去除疾病,所以人們相信他可以庇佑身體健康。
到了後期,村落漸漸繁榮,信徒就興建各種寺廟,來感謝神佛的保佑,所以媽祖和王爺也就成了台灣寺廟供奉神明的二大系統。在當時,寺廟不僅是居民的信仰中心,而且兼具教化、救濟等功能。



寺廟是精緻的紀念性建築,也是神明的殿堂,更是信徒的信仰中心。除了空間規劃和形式格局有一套複雜的規矩外,還包含木雕、石雕、泥塑、陶藝、剪粘、彩繪、書法……等裝飾,這些裝飾不僅具有視覺上的美感,更反映出中國人趨吉避凶、祈望教化和自我表彰的人生觀,充分展現出民間的豐富內涵和精神文明的宗教藝術。


進入寺廟裡,經常會看到一些求神問卜的儀式。例如:信徒有所祈願或想卜知好壞,就會在神佛面前點上一柱香,默念自己的姓名、生辰、住址和疑惑的事,用「擲筊」方式請求神佛指點。「筊」是一對以竹根或木做成的彎月形卜具,凸面為陰,平面為陽,把它們輕拋到城上,一陰一陽叫做「聖筊」,代表好現象;二陽叫做「笑筊」,表示不好不壞;二陰為「怒筊」,表示不好。
此外,還有一種是「抽籤」,「籤」是由竹片做成的長條形卜具,籤上有一個號數。經過搖動後,可以抽取排在籤筒中最高位的籤,然後再擲茭請示神佛,若三次都是聖茭,就可依籤號找出籤紙,得到指點,而且較大的寺廟中,也都有專人可解釋籤中含義。

資料來源:http://www.idn.com.tw/temple/

*****************************************
閩南文化,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信仰中市廟宇文化,在歷史背景祖先漂洋過海胼手胝足開拓台灣,對於一切雖然含辛茹苦但帶有萬分的感謝,因為對於要感謝的太多太多,
於是我們會感謝天,是信仰 是感謝 是寄託,所以在台灣有大大小小的廟宇,而祭拜的神除了一般大家知道的神明也有許多特別不一樣的,像是要紀念勞苦功高的牛,
其中祭拜蝴蝶最讓我們印象深刻,擁有「蝴蝶王國」美名的台灣,曾是全球蝴蝶密度最高的國家,但因人們大量的捕殺,捕蝶者深感不安,幾年前就在日月潭畔建起一座「蝴蝶廟」,供奉「蝶神」,以求心靈平安。
其廟不大,殿內天花板、牆壁用數十萬隻蝴蝶作裝飾,構成美麗圖案。殿中有祭壇,供祀蝶王。



2013年2月2日 星期六

閩南文化的精神 內涵



從客家花布的發展中,讓我們反思對於閩南文化的發長要如何像客家花布一般發揚創新其中的價值與文化。於是我們從最原始的閩南精神瞭解起


********************

一種文化的命名,就在於它具有自身獨立的特色和存在價值。閩南文化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重鄉崇祖的生活哲學、愛拼敢贏的精神氣質、重義求利的價值觀念和山海交融的行為模式。

重鄉崇祖
中國傳統文化的家族本位和鄉土色彩,在閩南人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閩南人因為遠離中原,就特別注重保存歷代流傳的文化資訊,特別害怕被邊沿化。閩南文化中的重鄉崇祖,作為一種潛在的心理意識,已經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閩臺地區,在東南亞,在海外,閩南人都十分強調認宗認譜,結社建館;通過修族譜、建祠堂、注“堂號”(如潁川、西河、隴西、太原)來凝聚家族血緣關係,記憶祖地,追溯歷史,建立濃厚的鄉土觀念。閩南人十分熱衷興辦教育,傳承母語文化;十分重視沿襲歲時習俗,傳承民間信仰(如媽祖、鄭成功、清水祖師、保生大帝、開漳聖王)。值得稱道的是,承載閩南文化的閩南方言,至今還在大量使用著古漢語的“鼎”(鍋)“冊”(書)、“箸”(筷子)、“晝”(中午)、“目”(眼睛)等基本字詞。因為有了閩南方言,流行于閩臺兩地的宋元南戲梨園戲、以醜見美的高甲戲、閩臺互為流轉的歌仔戲、充滿諧趣的民間“講古”、世界一流的提線木偶和布袋戲,始終保留著古老的傳統色彩。被譽為“中國民族音樂瑰寶”的南音,其優美的旋律至今仍縈繞在兩岸同胞之間,其唱詞標準音還必須是閩南泉州話。通過保留如此明顯的文化特徵,藉以表明一個民係族群追溯祖先、繼承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閩南人達到了巔峰。

愛拼敢贏
閩南地區是一個移民的社會。移民性質促使閩南人為了生存產生拼搏意識。古代閩越人在惡劣環境中的抗爭精神,也融入閩南文化之中。在閩南地區,這種拼搏精神不只是男同胞才有,它也深深流淌在女子的血液之中(惠女水庫的建設可以為證)。宋元以降,閩南地區成為古代世界著名通商大港,閩南人的視野因之更加開放,他們漂洋跨海,在世界各地不斷開闢新的生存空間。他們不滿現狀,勇於進取,敢於冒險,百折不撓。“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靠自己的骨頭長肉”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改革開放30年,經濟的迅猛發展成就了今天影響全國的“泉州模式”。“愛拼才會贏”作為全體閩南人的精神氣質,已被全社會所公認。

重義求利
閩南人有著極強的創業能力和經商天賦,亦商亦儒成風。朱熹曾稱泉州“滿街都是聖人”,指的正是當時儒學教化興盛的景況。南宋詩人劉克莊有詩記載:“閩人務本亦知書,若不耕樵便讀書。惟有刺桐南廓外,朝為原憲暮陶朱。”(“刺桐”即泉州)閩南人善於經商海內外聞名,自古至今千餘年不曾改變。“賣三佔錢土豆也要做頭家”的理念已經深深植入閩南人的頭腦中。福布斯最新公佈的世界華人富豪中,資產20億美元以上者,閩南人約佔60%.閩南人崇尚優秀的傳統價值取向,既務實求利,又真誠回饋社會。從信仰上,閩南人推崇關羽之義,稱之為帝爺公。在現實中,閩南人急公好義,四處皆然。有數不清的海內外經商者積極回報鄉梓,
助學興教、築路修橋,投資經濟建設、改變家鄉面貌。毛澤東譽之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傑出僑領陳嘉庚傾囊興學,其精神影響著當今幾代人;汶川大地震,台塑大王王永慶率先一次性捐款1億人民幣,數額之大令人動容;僑親李陸大愛國愛鄉,捐鉅資興學辦教、扶貧濟困,聲名遠播,以之命名的“李陸大星”因此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閩南人的義利觀令人嘆為觀止。

山海交融
地理環境能夠塑造人,能夠催生文化特色。閩南地區背山臨海,依山者從山求生存,面海者向海謀發展。生存環境造就了泉州人不安現狀的打拼精神,漳州人安於魚米、花果之鄉的心態,潮汕人積極向外的拓展意識。雖然,閩南文化內部有這樣的差異,但是,其骨子裏卻有著山海交融的共性。一旦有了支點,耕山者照樣可以臨海。家住山區的人,照樣可以闖蕩江湖,可以漂洋過海,可以“過番”,可以入臺。比如,安溪縣不靠海,但是為了生活需求,他們也和晉江人一樣,離鄉背井,渡海求生。目前安溪籍台灣鄉民多達200多萬人,佔台灣省總人口的1/10強;漳州人也會跨海而東,參與開發寶島,漳州籍台灣鄉民也已超過700萬人。山海交融的行為模式已經成為閩南人的典型特徵。

資料來源:http://big5.huaxia.com/zhwh/whgc/2009/11/1641970.html

********************


閩南文化不僅包含了崇儒拜祖、家族經濟、鄉土情懷、習俗傳承、自強不息等傳統文化的重
要元素,更擁有包容性、統一性、鄉土情誼、家族本位和崇儒重德。
遍佈閩南各地的豐富的民間習俗信仰、閩臺以來所建立的同胞情誼、既有濃厚的鄉土觀念,又積極向外尋求拓展。閩南文化的重拼搏、敢開拓、善機變、戀鄉誼、崇正統、樂教育的理念,豐富了中華文化。
但現今閩南文化的精神漸漸被大家忘記漸漸扭曲,生在台灣影響我們最深的閩南文化卻一知半解,所以我們想將最貼近我們生活的閩南文化,反思我們要怎麼像客家花布一樣創新發揚閩南文化,必須深思甚麼最能代表閩南人。於是想起了外公外婆常常組個進香團替子孫祈求平安、事業順利,考生也會在考試前透過拜文昌帝君獲得心靈的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