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客家花布的發展中,讓我們反思對於閩南文化的發長要如何像客家花布一般發揚創新其中的價值與文化。於是我們從最原始的閩南精神瞭解起
********************
一種文化的命名,就在於它具有自身獨立的特色和存在價值。閩南文化的基本特徵可以概括為重鄉崇祖的生活哲學、愛拼敢贏的精神氣質、重義求利的價值觀念和山海交融的行為模式。
重鄉崇祖
中國傳統文化的家族本位和鄉土色彩,在閩南人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閩南人因為遠離中原,就特別注重保存歷代流傳的文化資訊,特別害怕被邊沿化。閩南文化中的重鄉崇祖,作為一種潛在的心理意識,已經滲透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閩臺地區,在東南亞,在海外,閩南人都十分強調認宗認譜,結社建館;通過修族譜、建祠堂、注“堂號”(如潁川、西河、隴西、太原)來凝聚家族血緣關係,記憶祖地,追溯歷史,建立濃厚的鄉土觀念。閩南人十分熱衷興辦教育,傳承母語文化;十分重視沿襲歲時習俗,傳承民間信仰(如媽祖、鄭成功、清水祖師、保生大帝、開漳聖王)。值得稱道的是,承載閩南文化的閩南方言,至今還在大量使用著古漢語的“鼎”(鍋)“冊”(書)、“箸”(筷子)、“晝”(中午)、“目”(眼睛)等基本字詞。因為有了閩南方言,流行于閩臺兩地的宋元南戲梨園戲、以醜見美的高甲戲、閩臺互為流轉的歌仔戲、充滿諧趣的民間“講古”、世界一流的提線木偶和布袋戲,始終保留著古老的傳統色彩。被譽為“中國民族音樂瑰寶”的南音,其優美的旋律至今仍縈繞在兩岸同胞之間,其唱詞標準音還必須是閩南泉州話。通過保留如此明顯的文化特徵,藉以表明一個民係族群追溯祖先、繼承傳統文化的精神理念,閩南人達到了巔峰。
愛拼敢贏
閩南地區是一個移民的社會。移民性質促使閩南人為了生存產生拼搏意識。古代閩越人在惡劣環境中的抗爭精神,也融入閩南文化之中。在閩南地區,這種拼搏精神不只是男同胞才有,它也深深流淌在女子的血液之中(惠女水庫的建設可以為證)。宋元以降,閩南地區成為古代世界著名通商大港,閩南人的視野因之更加開放,他們漂洋跨海,在世界各地不斷開闢新的生存空間。他們不滿現狀,勇於進取,敢於冒險,百折不撓。“三分天註定,七分靠打拼”、“靠自己的骨頭長肉”正是這種精神的寫照。改革開放30年,經濟的迅猛發展成就了今天影響全國的“泉州模式”。“愛拼才會贏”作為全體閩南人的精神氣質,已被全社會所公認。
重義求利
閩南人有著極強的創業能力和經商天賦,亦商亦儒成風。朱熹曾稱泉州“滿街都是聖人”,指的正是當時儒學教化興盛的景況。南宋詩人劉克莊有詩記載:“閩人務本亦知書,若不耕樵便讀書。惟有刺桐南廓外,朝為原憲暮陶朱。”(“刺桐”即泉州)閩南人善於經商海內外聞名,自古至今千餘年不曾改變。“賣三佔錢土豆也要做頭家”的理念已經深深植入閩南人的頭腦中。福布斯最新公佈的世界華人富豪中,資產20億美元以上者,閩南人約佔60%.閩南人崇尚優秀的傳統價值取向,既務實求利,又真誠回饋社會。從信仰上,閩南人推崇關羽之義,稱之為帝爺公。在現實中,閩南人急公好義,四處皆然。有數不清的海內外經商者積極回報鄉梓,
助學興教、築路修橋,投資經濟建設、改變家鄉面貌。毛澤東譽之為“華僑旗幟、民族光輝”的傑出僑領陳嘉庚傾囊興學,其精神影響著當今幾代人;汶川大地震,台塑大王王永慶率先一次性捐款1億人民幣,數額之大令人動容;僑親李陸大愛國愛鄉,捐鉅資興學辦教、扶貧濟困,聲名遠播,以之命名的“李陸大星”因此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輝。閩南人的義利觀令人嘆為觀止。
山海交融
地理環境能夠塑造人,能夠催生文化特色。閩南地區背山臨海,依山者從山求生存,面海者向海謀發展。生存環境造就了泉州人不安現狀的打拼精神,漳州人安於魚米、花果之鄉的心態,潮汕人積極向外的拓展意識。雖然,閩南文化內部有這樣的差異,但是,其骨子裏卻有著山海交融的共性。一旦有了支點,耕山者照樣可以臨海。家住山區的人,照樣可以闖蕩江湖,可以漂洋過海,可以“過番”,可以入臺。比如,安溪縣不靠海,但是為了生活需求,他們也和晉江人一樣,離鄉背井,渡海求生。目前安溪籍台灣鄉民多達200多萬人,佔台灣省總人口的1/10強;漳州人也會跨海而東,參與開發寶島,漳州籍台灣鄉民也已超過700萬人。山海交融的行為模式已經成為閩南人的典型特徵。
資料來源:http://big5.huaxia.com/zhwh/whgc/2009/11/1641970.html
********************
閩南文化不僅包含了崇儒拜祖、家族經濟、鄉土情懷、習俗傳承、自強不息等傳統文化的重
要元素,更擁有包容性、統一性、鄉土情誼、家族本位和崇儒重德。
遍佈閩南各地的豐富的民間習俗信仰、閩臺以來所建立的同胞情誼、既有濃厚的鄉土觀念,又積極向外尋求拓展。閩南文化的重拼搏、敢開拓、善機變、戀鄉誼、崇正統、樂教育的理念,豐富了中華文化。
但現今閩南文化的精神漸漸被大家忘記漸漸扭曲,生在台灣影響我們最深的閩南文化卻一知半解,所以我們想將最貼近我們生活的閩南文化,反思我們要怎麼像客家花布一樣創新發揚閩南文化,必須深思甚麼最能代表閩南人。於是想起了外公外婆常常組個進香團替子孫祈求平安、事業順利,考生也會在考試前透過拜文昌帝君獲得心靈的平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