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統治台灣時期,大陸漳、泉居民大量渡海來到現今的台北市。當時台灣海峽風浪很大,所以移民們都攜帶神像、香火、香灰作為護身符,其中以媽祖的神像最多,因為媽祖是海神,所以神像常被安置在船上,以祈求她保護航海安全。
而開墾初期,由於野地醫藥不發達,只要有疾病流行,就會造成許多人死亡,所以人們都信仰瘟疫之神「王爺」。王爺又稱「千歲爺」、「府千歲」,有很多不同的姓氏,傳說王爺可以去除疾病,所以人們相信他可以庇佑身體健康。
到了後期,村落漸漸繁榮,信徒就興建各種寺廟,來感謝神佛的保佑,所以媽祖和王爺也就成了台灣寺廟供奉神明的二大系統。在當時,寺廟不僅是居民的信仰中心,而且兼具教化、救濟等功能。
寺廟是精緻的紀念性建築,也是神明的殿堂,更是信徒的信仰中心。除了空間規劃和形式格局有一套複雜的規矩外,還包含木雕、石雕、泥塑、陶藝、剪粘、彩繪、書法……等裝飾,這些裝飾不僅具有視覺上的美感,更反映出中國人趨吉避凶、祈望教化和自我表彰的人生觀,充分展現出民間的豐富內涵和精神文明的宗教藝術。
進入寺廟裡,經常會看到一些求神問卜的儀式。例如:信徒有所祈願或想卜知好壞,就會在神佛面前點上一柱香,默念自己的姓名、生辰、住址和疑惑的事,用「擲筊」方式請求神佛指點。「筊」是一對以竹根或木做成的彎月形卜具,凸面為陰,平面為陽,把它們輕拋到城上,一陰一陽叫做「聖筊」,代表好現象;二陽叫做「笑筊」,表示不好不壞;二陰為「怒筊」,表示不好。
此外,還有一種是「抽籤」,「籤」是由竹片做成的長條形卜具,籤上有一個號數。經過搖動後,可以抽取排在籤筒中最高位的籤,然後再擲茭請示神佛,若三次都是聖茭,就可依籤號找出籤紙,得到指點,而且較大的寺廟中,也都有專人可解釋籤中含義。
資料來源:http://www.idn.com.tw/temple/
*****************************************
閩南文化,在生活中最重要的信仰中市廟宇文化,在歷史背景祖先漂洋過海胼手胝足開拓台灣,對於一切雖然含辛茹苦但帶有萬分的感謝,因為對於要感謝的太多太多,
於是我們會感謝天,是信仰 是感謝 是寄託,所以在台灣有大大小小的廟宇,而祭拜的神除了一般大家知道的神明也有許多特別不一樣的,像是要紀念勞苦功高的牛,
其中祭拜蝴蝶最讓我們印象深刻,擁有「蝴蝶王國」美名的台灣,曾是全球蝴蝶密度最高的國家,但因人們大量的捕殺,捕蝶者深感不安,幾年前就在日月潭畔建起一座「蝴蝶廟」,供奉「蝶神」,以求心靈平安。
其廟不大,殿內天花板、牆壁用數十萬隻蝴蝶作裝飾,構成美麗圖案。殿中有祭壇,供祀蝶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